534小说网

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
第四章 石破天惊(第1页)

一 精神的外化

元杂剧的繁盛期,是整个中国戏剧史中的黄金时代。

但是,这个黄金时代是以沉重的代价换来的。

宋代虽然把传统的思想文化推到了空前精细的地步,但国计民生的江河日下,完全无力对付金元侵略者的南下。

二帝被俘,朝廷南渡,抗金失败,奸佞掌权,西湖歌舞,负帝蹈海……这些事,组合在一起,不能不给人们带来深深的失望和惆怅。

整个民族产生了由汉代以来最深的郁闷。

南北朝时期的纷乱,安史之乱以后的黯淡,都不能与之相比。

早就习惯了的文化表述方式,已不足为用。

有的知识分子决心不再为文,“断其右指,杂屠沽中”

但也有一些智者不想这么退缩,而是用关汉卿那样的不屈劲头寻找着一种足以酣畅倾吐的艺术形式,以求获得内外平衡。

这便是元杂剧。

中国舞台艺术也就由此扭转了以嬉戏娱乐为主的倾向,大步走向精神层面,并成为全民族精神层面最强烈的外化形式。

整个元代杂剧,可分前后两个时期。

14世纪初年(更严格地说,元成宗大德十一年,1307年)为分界线。

我们所说的元杂剧的黄金时代,是指前期。

统观这一时期的元杂剧,在精神上有两大主调:第一主调是倾吐整体性的郁闷和愤怒,第二主调是讴歌非正统的美好追求。

(精神主调的划分,并不是题材划分。

在元杂剧的题材分类上,朱权在《太和正音谱》中有“杂剧十二科”

,也就是:一曰神仙道化;二曰隐居乐趣(又曰林泉丘壑);三曰披袍秉笏(亦即君臣杂剧);四曰忠臣烈士;五曰孝义廉洁;六曰叱奸骂谗;七曰逐臣孤子;八曰钹刀赶棒(亦即脱膊杂剧);九曰风花雪月;十曰悲欢离合;十一曰烟花粉黛(亦即花旦杂剧);十二曰神头鬼面(亦即神佛杂剧)。

朱权的这个分类,表明了元杂剧的丰富性,也囊括了中国古代多数戏剧、小说的惯用题材,展示了中国古代文艺分类学的特点,很值得注意。

本书在此处以注释的方式保存,表示元杂剧的繁荣情况实在是蔚为大观了。

第一主调大多表现恶势力对善的侵凌,以悲剧和正剧为多;第二主调大多表现善对于恶势力的战胜,以喜剧为多。

至此,长久闪烁在以往戏剧雏形中的悲剧美和喜剧美,才构成完整的实体。
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

本月排行榜
本周收藏榜
新书入库
热门小说推荐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...

每日热搜小说推荐